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


(3)藍芽麥克風

兩年前,藍牙麥克風開始盛行。

配合著手機或者平板。人手一支麥克風。大家開始在家就開始唱歌了。

這東西好到還有耳機可以用,自己吼,自己聽。

KTV也不用去了。




一隻一開始快兩千塊。兩隻買起來四千元。到現在,一隻便宜的幾百塊就有。

當初一出來時,高興的買到,到處獻寶。看到的人辦團購。

於是人手一支,唱沒幾次,放到現在差不多鋰電池可能也壞光了。連開機也不行。

伴唱帶文化(2



放影機普及後,開始出現了伴唱帶,進步到有字幕,還可以逐字跳

錢櫃好樂迪開始買一堆伴唱帶放



KTV唱歌,點歌是在房間點,後台有人工上歌。

有時候切歌切太多,後台會生氣,不出歌曲。

還要叫少爺過來罵,補些小費才有後面的歌

唱久了,發現快到時間還要多點些歌,因為超時還可以唱。

如果不先點,可能最後十分鐘還沒有歌可以唱



慢慢的市場變化,歌手開始拍MV,於是就有MV轉成伴唱帶專用



後來開始出現著作權法了,伴唱帶開始出現一種新品種

除了歌曲字幕音樂不一樣,後面的背景影片每一首都一樣,只是開頭跟結尾出現的時間不同。



有一陣子,第四台盛行時,還有蓬萊仙山的DVD伴唱帶。這一來,明明是要唱歌,但往往嘴吧只記得張開,不曉得要合起來。口水還掉了一地。

年紀輕的不知道甚麼叫做蓬萊仙山的….自己用Google查一下

以前VCD的畫質太差了,現在這種伴唱帶是真的可以好好唱歌了……



自個人電腦開始盛行,那時mid音樂配上有線麥克風

開始所謂的家庭卡拉ok. 一台伴唱機,只要是台灣出的,一台好幾萬

配合擴大機,再加上無線麥克風,整組下來可能是數十萬到數百萬。

貴的其實不是硬體,也不是現在可以號稱裝五萬,十萬首的歌的硬碟

而是這些歌曲後面滿滿的版權費用



感謝這幾年手機盛行,加上對岸所謂的K歌軟體大出。

最早使用的天籟K歌,還可以升降key,有台平板就可以唱歌。



最近的K歌軟體還可以交友,評分,甚至配合錄音去找出音準不好的點

我這種台蘭腔的南部果語,當然是慘不人睹了



我一直記得我父親對我唱歌的評語:

唱歌的人不知道聽歌的人的辛苦。



但,這些還不是最可怕的,南部有些第四台,還有人會去現場唱歌

晚上不小心轉到這些台,也不曉得是被唱歌的人的妝還是歌聲

嚇到晚上做惡夢



家用卡拉OK 1

寫在前頭
我不是做3C產品相關的,但是身邊的人都以為我在賣3C
總不能只是因為我多年來當個不積極的果粉,
再加上小米出什麼就幾乎都買回家玩玩的米粉
就說我是賣3C的,

這時代
明明去KTV或者卡拉OK唱歌都很方便,
兩個場合都有號稱百萬的音響,牆壁厚到撞到頭都不會痛的隔音牆
燈可以調整到暗到看不見隔壁,只好用摸的確認人在哪裡。
也可調成霓虹燈閃爍到眼睛睜不開,
根本分不出身旁的人有穿衣服還是沒穿衣服。(喂)

再加上旁邊有朋友,有親人,有男女朋友,
大家努力喊個幾首歌,不管是五音不全還是歌手水準。
喉嚨啞了,酒也喝多了,撿屍或被撿屍,隔天又是一尾活龍。

約唱歌是台灣多年的文化,也是第二攤的首選
再不濟沒朋友,沒有男女朋友,只要花錢就有人可以陪唱歌。

嘴忙,手忙,眼睛也忙。
唱完,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常常怎麼回家的都不知道
明明在KTV,從進場到結完帳離開,連一首歌都沒有唱過
這樣的人也不少

唱歌的文化,從早期的那卡西,到現在商場的KTV歌唱亭
從家裡浴室洗澡時的蓮蓬頭,到客廳百萬音響大型投影機,甚至七彩霓虹燈
唱歌的市場大到嚇人,養活了多少人口,特別是失學少女跟單親媽媽。(喂喂)